济南盛润机械有限公司

行业资讯

宠物食品的质量管理---细菌污染

发表时间:2020-06-28 00:18:22

 
饲料原料质量是饲料质量的基本保证,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,产品质量同原料质量密切相关。

研究表明,饲料产品营养成分及质量的差异40%~70%来自原料质量的差异。如果原料有结块、发霉、污染、虫蛀、变质等质量问题,则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证。

因此,在采购原料时要注意质量,在运输、装卸贮藏等过程中,要防止潮湿、高温等不良因素对原料质量的影响;应按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对原料进行质量检査与定量分析,保证新鲜、无生物性、化学性污染物质,如细菌毒素、微生物毒素、杀虫剂、虫害、植物性有毒物质、营养成分分解物质、亚硝酸盐类和重金属等;不使用异味、霉变、虫蛀的菜籽饼、棉籽饼和亚麻仁饼等作为饲料原料,以保证原料的质量能满足饲料生产的需要。

细菌污染

 

自然界中,细菌几乎无处不在,食品在生产、加工、储存、运输、销售及消费过程中,随时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。细菌污染是最常见的食品污染,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、食品中毒及介人食品传播的传染病等,从面造成对宠物健康的损害。

污染食品的细菌有致病菌、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3类。污染食品后使人致病的为致病菌,如伤寒杆菌、痢疾杆菌等;条件致病菌在通常条件下并不致病,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,就有可能致病,如变形杆菌、大肠杆菌等;非致病菌一般不引起疾病,但它们却与食品腐败变质密不可分,并为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条件,而且食品腐败变质时,细菌的代谢等也会对动物产生有害的物质,因此常常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,如芽孢杆菌属、假单孢菌属等。

细菌污染的途径

(1)原材料受污染

一般天然食品内部没有或很少有细菌,但食品原料在采集、加工前已被环境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污染,原料破损之处尤其居多。即使在运输贮藏过程注意到卫生措施,但由于在产地早已污染了大量细菌,如果不加处理,这些细菌是不会消失的,而且还会不断繁殖。因此,加工前的原料中所含有的细菌比加工后多得多

(2)加工过程的污染

容器、用具、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,生产工艺不合理,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等均可造成食品的细菌污染。食品加工过程中受细菌污染的机会很多,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。

①环境污染。生产车间内外环境不良,空气中的细菌会随灰尘沉降到食品、食品加工原料及加工机械设备上面而造成食品的污染。鼠、苍蝇及蟑螂等一旦接触加工食品,其体表面与排泄物都会造成污染。

②加工中的交又污染。一般情况下,食品经过加工处理后,对食品上的细菌的生存是不利的,但如果加工过程不合理的操作和管理,灭菌不彻底,加工用水不卫生,不符合水质卫生标准也会造成细菌对食品的污染。此外,若加工过程原料、半成品、成品交叉污染,未能使生熟食品分开,则食品中细菌的数量不但不能得到控制,还会因此加重污染。

③从业人员的污染。食品从业人员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,不认真执行卫生操作规范,或从业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等均可通过其手、衣服、帽、呼吸道、痰沫、唾液等造成食品的污染。

(3)运输与销售过程中的污染

食品运输的交通工具和容器具,散装食品的销售用具、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条件都可使食品造成污染。

(4)食品消费的污染

食品在消费过程中也可能被污染且易被忽视,食品购买后不合理的存放,或存放时间过长或烹调用具的不卫生等均可造成食品的污染。

细菌污染的危害

 

(1)食品价值降低

污染食品的细菌能在食品中大量繁殖,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,使食品的营养价值、感官品质和商品价值降低

(2)食物中毒

细菌在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水分、pH等条件下大量繁殖,使食品含有大量的致病菌,当动物摄入一定量的活菌,将会导致消化道疾病;此外,有些污染菌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毒素,引起动物中毒。目前,我国发生较多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变形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致病性大肠杆菌、肉毒梭菌等。

(3)传播人畜共患疾病

当食品经营管理不当,特别是对原料的卫生检查不严格时,销售和食用了严重污染病原菌的畜禽肉类,或加工、储藏、运输等卫生条件差,致使食品再次污染病原菌,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疾病(如炭疽病、布鲁氏杆菌病、结核菌、口蹄疫等)的大量流行。

来源:《宠物营养与食品》,仅用于学习交流用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小编!

相关资讯

长按复制电话/微信15969709108

Copyright ©济南盛润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地址:济南市天桥区小鲁庄工业园三区18号

备案号:鲁ICP备12006963号-4